搜尋此網誌

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

東海岸鐵路(聚焦基礎題)

 東海岸鐵路

圖·文/郭富華老師

說在前

連假後,只剩下三天課程

因此這一課直接進入基礎題

沒有課前暖身,更沒有跨域素養挑戰

扣緊該文本語文重點

直接進行課堂任務,帶著學生完成


課堂重點精華

一節一重點任務

1.段落重點

2.山景與海景的描寫

3.理解提問

4.摹寫與轉化





段落重點
這一課是寫景遊記,首段開門見山知道作者要描寫台北出發後,經由蘇澳來到花蓮沿途風景。
所以設計這個活動,讓學生閱讀後知道作者每一段在寫哪裡到哪裡的景色,作為寫遊記時的架構參考



山景海景
沿路風光,作者是如何描寫眼睛看到的和聽到的山景與海景。
透過自學任務,
完成後上傳Padlet學習平台。

任務一:從文本中找出山景與海景句





任務二:山景小練筆






任務三、學生回饋
老師總結引導後,同學給予回饋





理解題

這次只挑出兩題推論性問題,其他採用口頭提問處理。
👉為什麼作者一搭上東岸火車,心情就會很愉快? 
👉火車到了花蓮,作者需要仰起脖子,將臉貼到火車窗外,才能看見山壁頂端。
請問關於看到的景色,作者想告訴讀者什麼?




 摹寫與轉化
這課使用了大量的視覺與聽覺,讓山景海景在作者筆尖中也有流瀉而出。

問題透過學生的自學一一呈現。
擬人句
👉「火車鑽進長長的隧道」
許多學生都覺得是擬人❌
這裡提點了「鑽」這個動作不是人的動作

摹寫句
視覺與聽覺還是混淆不清
再次引導,讓學生選出視覺摹寫句
👉句1、 環繞在屋外的是菜圃和水田。
👉句2、環繞在屋外的是一塊塊如棋盤般的菜圃,和綠油油的水田。✅
兩句差異在哪裡?


同樣的動作,讓學生釐清聽覺摹寫











神奇的藍絲帶(素養課程)

 

將愛帶出教室,走入家庭與社區

./新北市五華國小郭富華老師

 國語日報刊登20231209


適時表達感謝與感恩,是需要引導的。

五華國小六年級13班師生,透過神奇的藍絲帶這一課,將有形與無形的感謝與讚美,送給學校師長,並帶回家中,甚至社區。

 


三條藍絲帶表達愛與感謝

學生們親自製作藍絲帶,送給想感謝的三個人。

有人想將藍絲帶送給平常不跟自己講話的姊姊,但卻害怕的跟老師求助:「姐姐一定不會接受的,連我媽媽都沒辦法。」「先跟姐姐說出你自己心裡感謝的話,相信老師,這是你們姐弟轉變的開始喔。」老師語氣肯定的回。

有人將藍絲帶送給家中的貓咪,感謝牠放學後的陪伴。

有人將藍絲帶頒給每天照看自己社區的主管及警衛,因為有他們才有安全的家園。

更有人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,勇敢的將藍絲帶送給消防員和警察,感謝他們為人民的付出與辛勞。




三條藍絲帶著愛與感謝從教室出發,讓家裡、社區及社會也感受到這份溫暖。

 

親子間相互祝福與感謝

透過學校的家長日,學生們將提前製作好的Keynote感謝卡送給爸爸媽媽,爸爸媽媽也從幾米能量卡中,選出一張並賦予能量卡特別的祝福,在孩子的IPAD上輸入祝福,字字句句都是感動。








透過此活動,除了讓家長與孩子相互祝福與感謝外,更讓家長們看見孩子在「教育部生生有平板政策」下的教學成效。

 


親自製作謝師恩Keynote卡片

學生練習繪製老師們的似顏繪,努力做著謝師卡,在教師節這天將親手繪製的卡片送給學校師長,並進行九宮格闖關。學生們下課尋找師長拍照,拍照前練習表達來意,闖關前先將似顏繪卡片送出,再與師長運用keynote內建留影。

 






從神奇的藍絲帶開始,將愛、感謝與讚美帶入生活中,並將課堂上數位融入課程所學,運用在感恩活動中,讓有形與無形的愛與感恩傳遞更深更遠。。

2023年10月6日 星期五

山的巡禮(校外教學預備)

 山的巡禮

112學年度康軒版六上

圖.文 / 郭富華老師


說在前

第二單元 臺灣印象 結合統整活動二作文及查找資料

搭配學期末的班級戶外教育

肯定期待又精彩

所以第五課就從暖身開始導入旅遊及數位搜尋


教學重點

1.轉化修辭:兩首詩共通點

2.理解詩意

👉110學年度教學紀錄

https://fuhuanew2020.blogspot.com/2021/10/blog-post_16.html


暖身~台灣好去處

連假後的這一課,以這樣的題目開啟課堂

分享好去處以及交通方式

鋪墊班級戶外教育的交通及路線規劃

🔝抓到舊的台灣地圖,可惜

操作步驟

1.個人任務完成

2.師生欣賞,予以愛心評點

👆政彥
👆沿峻
👆翔仁


👆芷亭


基礎~寫作手法與詩意欣賞

重點一:轉化修辭

教學步驟:

1.學生完成個人任務(自學)🔜上傳

2.老師導學👉找出人的動作,表情,情感......






重點二:理解與欣賞

教學步驟:

1.學生完成個人任務(自學)

2.組內討論分享(共學) 🔜上傳

3.老師導學


這樣的操作,在這個活動中APP學習單又再次勝出
學習成果比紙本優
依老師的提問,學生們直接在課文中劃出圈出
清楚有明瞭








一寫就順(輕鬆讀自在寫)

  挑戰讀寫 圖.文/郭富華老師 #新竹縣橫山鄉大肚國小 #課堂寫作 課堂作文 如何引導? 作文題材來自於哪裡? 如何讓作文批改變得人見人愛? 說在前 寫作~其實 無固定不變方法, 因為 我們面對的 學生群 及 區域性 不同, 即使版本一樣, 也需要 依班級學生狀況及區域性學生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