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2年3月25日 星期五

第六課 沉睡的天空之城(六下)

 第六課  沉睡的天空之城

(110學年度下學期康軒六下)

./五華國小 郭富華老師

 

說備課~文本分析

實際踏上祕魯南方海拔兩千四百多公尺的馬丘比邱遺址。

文體記敘文

主旨認識馬丘比丘,心中產生諸多疑問。引導我們可以從更多角度、觀點看事物。

教學重點:

1.自學引導

2.比較4-6課的旅遊文學角度

3.讀寫結合與統整活動~製作旅遊小書。

💪旅遊小書

可以當做是六年級下學期的一個大課程,

慢慢規劃出自己屬於班上的旅遊小書或畢業小書,當做是六年級的收束。


學習接近尾聲,自學持續增加

課堂重點慢慢轉移到學生的聲音,比例增加

一樣討論,說想法,給回饋


寫作架構討論

這一課在架構上出現三種想法

想法一


想法:

第1段時間點是人潮散去後欣賞,可能是進入城內後再次回到至高點欣賞馬丘比丘全景,

第2段接著介紹馬丘比丘地理位置,及造訪過程路途艱辛。

所以我們覺得1-2段應該是放在第一大段。

接下來我們將文章分成城內和城外介紹

最後7-9會放在一起,是因為第7段提出疑問才有了第8段的百思不得其解,所以7-9段是第三大段。

回饋提問:

可是第7段還在城內,為什麼不放在城內那一大段?

至此展開自己討論結果的守護戰......

該組回:我們不覺得他應該放在城內

回饋組:課文我一手撫摸那磨光的大型石牆...」很明顯告訴我們作者在城內

該組回:沒錯,作者在城內

但是它的重點放在提出疑問,所以我們決定放在最後一大段。


想法二


想法:

第1段和第8段從文句來看,我們覺得是同一個時間點,

有點像首尾呼應吧

中間是在說去馬丘比丘的過程與看到的美

老師回饋:從時間點做大致區分架構,很不錯的想法。



想法三


☝這組居中,想法大同小異




想法:很單純覺得5-8段才是進入馬丘比丘城內遺跡,所以5-8放在第二大段

回饋提問:

第8小段「望著遺址...幾隻羊駝在眼前現身...」再看圖片及老師給我們看的影片,此時的他應該在高高的地方望著這片遺址,所以依照你們的說法,不應該放在第二大段。

這一組竟然被說服了😊


老師總結收束

想法~最可貴

如果這一篇你是作者,你會怎麼安排架構與內容呢?(為班級讀圖課程寫作鋪墊)

學生自學

理解提問已經不是問題,

學生對於提問單的提問,已經可以完美作答,

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,

更可以對其他組別提出深入的回饋或疑問,

該組別也能從文本中找出線索,來回應他組提出的疑問。

💓閱讀前學生作品


💓閱讀中學生作品

文本理解






圖像理解






💓閱讀後學生作品 ~~ 挑戰題

比較閱讀




希望學生透過表格再整理一次,

提到的旅遊景點在世界的重要性?

在旅行中,每一課作者聚焦在什麼地方?

透過文本內容,試著想一想作者想傳達什麼?


旅遊小書+淡水讀圖

(待補)

4月疫情再度升溫,此課程觀望中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

一寫就順(輕鬆讀自在寫)

  挑戰讀寫 圖.文/郭富華老師 #新竹縣橫山鄉大肚國小 #課堂寫作 課堂作文 如何引導? 作文題材來自於哪裡? 如何讓作文批改變得人見人愛? 說在前 寫作~其實 無固定不變方法, 因為 我們面對的 學生群 及 區域性 不同, 即使版本一樣, 也需要 依班級學生狀況及區域性學生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