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1年5月25日 星期二

疫情下的田園會發生什麼故事呢?

 第十二課  田園交響曲

(109學年度 康軒五下)


圖.文 / 五華國小 郭富華老師

2021年     5/24(一)-5/28(五)第二週線上課

說在前

這週加入小組合作,

活用 Jamboard 與升級後分組功能,

就是想把實體課程的思考力討論分享,

繼續在線上進行。


一直有個疑問?
分組功能的錄影怎麼樣才能跟著主持人走?
這個還得需要克服。


閱讀前的暖身

這課暖身,兩個重點引導:

1.希望進入現代詩歌和近體詩有何不同,(一樣是詩,哪裡不同?)

2.了解作者與作品,作者風格一定與其經歷有關係(數位閱讀及筆記策略)


一樣是詩,哪裡不同?

使用 Jamboard 和學生互動

👍 Jamboard 使用方式可以參考這位老師的
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Dsv6nMgG-0&ab_channel=YujenLien



從互動中引導,讓學生再次複習絕句,知道現代詩歌之美。
(一張一張看,滿花時間的)


作者與作品
利用升級後的分組功能玩玩看。



👍升級前的分組方式,老師可以參考富華自己錄製的影片
https://youtu.be/JvT4WmUeGyE



閱讀中-基礎理解提問

師生一起的插秧
先從課本開始,帶著學生一起欣賞插秧,
再讓孩子回家自學。
自學後一起檢討
困擾是老師不知道學生自學的問題點在哪
所以下一首改成線上合作





水稻之歌
優美的水稻之歌,先引導學生們進入充滿童趣的水稻之歌畫面後,
以小組線上共同討論的方式,
運用升級後的分組功能,在meet中分組進行討論,
結合雲端word共編,
讓學生得以把討論結果呈現出來。





這樣的方式
一來進行多元評量,
一來可以更知道學生問題點在哪裡?立即給回饋。

但~~~
線上討論比實體需要更久的時間,
這次給12分鐘,
直喊還沒討論完。

下線後批閱,
隔天給予回饋。


閱讀後-- 挑戰題

詩歌比較

讀完了兩首新詩,
希望學生們能靜下來想一想,
這兩首哪些地方一樣,
那些不一樣,推論出判斷理由。

同樣使用meet線上討論與word共編的方式進行教學。




👆以上是學生合作的產物(老師尚未批閱)

這次給15分鐘討論,
還是喊不夠。
我想討論時間不是不夠,應該是聊天時間不夠吧

還是得下線後一一批閱給予備註
再挑出問題下一節課跟學生們討論。

2021年5月20日 星期四

疫情下的湖光山色

 第十一課  湖光山色

(109學年度 下學期  康軒版)


圖.文/五華國小  郭富華 老師

疫情再起

線上課程開張

發現線上進度很慢,要確認的學生狀況更多了。

說在前

一直思考線上課程怎麼上,學生才能懂,

也一直思索如何讓學生一直都在,

先這麼上試試看。

課本習作PDF檔全部備妥

👍此時真心覺得自己的學習本很好用,跟著閱讀前中後教學~就完美END





讀在課文前~暖身

先以classroom提問與學生互動,



再揭示絕句~喚醒記憶,

在<第二課秋江獨釣>時初步認識了絕句,也進行小組合作

(孩子忘記正常,老師不用生氣)


只上一點點就超過時間,還佔用了別的老師時間

天呀~

第一堂感受到線上的緩慢,調整一下方式再出發



閱讀中~詩句理解

教學省力:絕句~統整活動

繼續沒完成的課程,

帶著學生喚醒絕句的記憶,再切入統整活動及線上搜尋資料,

讓學生對絕句更清楚



課本搭配學習本

第一首詩  飲湖上初晴後雨

先以提問方式,一問一答分析詩意,隨時叫容易分心的孩子回答,

從回答中感受他們還在線上,

從另一台螢幕中監控每一位的神情。

再給學生們5分鐘自學(學習本)

自學後老師再一題題提問引導

引導時特別對學生在自學時的提問

進行回應





第二首詩  題西林壁

也是以這種方式。


共花了兩節課


閱讀後~挑戰取捨

空中簡報合作

先進行一題的挑戰題,試試合作水溫。

怎麼進行呢?

開四組meet與四組共作簡報,

設定好每一組組長後,

將連結放進501教室中。


課堂中先講解如何進行合作後,將時間給組長找組員,

各自進入會議室中討論。

第一次大家一直搞不清楚如何開簡報

討論後不知道寫在哪裡?

也有組長自己進錯組別,跟著別人一起討論,

自己小組零成果。

總之四組只有2組成功。






說在線上教學後

這段時間資訊能力瞬間突破,能力來自於摸摸問問

👆5/15(六)發訊息給家長,請孩子星期一將書全部帶回。

✌5/16(日)慌亂中先穩定自己的心,自己上線亂點測試,卡關後記下

尋找You Tube教學線上學。

👌我有強大的夥伴群,剛好一起回到五華同學年,有資訊組長的夥伴在身邊,就是安心


5/17(一)開始與學生模擬線上教學

但親師生平台不穩,學生發現從另一管道進入

但......一言難盡

所以晚上決定錄影給家長與學生


5/18(二)  星期二依課表上線教學

   果真人數暴增,全員到齊

 我一節整整上足40分鐘,超時

影片無法順利上傳公開,只好變成

1.影片剪輯分享

2.上課原檔分日期存放學習吧與雲端,分享給家長和學生


一切也只能耐心解說

進入meet視訊比較容易

但進入classroom與學習吧,有些學生就卡住

5/17(二)-5/21(五)每次上課前,一定先來一次大解說(這都是時間)

但還是有學生迷迷糊糊

家長求助,立馬為她開meet解說,只有這樣的服務家長才知道要如何幫孩子。


慌亂走過了四天,下星期有更多想法

5/22(六)與家人一起線上共學,發現了更多方式是可行的。


一切的想法

都希望   停課真的不停學

大家一起平安認真地度過這段時間




2021年5月12日 星期三

果真如此嗎? (議論文第二階段)

 第十課  果真如此嗎?

(109學年下學期  康軒五下)


💦錄自己走過的教學,只為自己,擦亮自己💦

......在520學力檢測前斷斷續續努力慢走......




寫在前

議論文又來了,這學期延續上學期的兩篇之後,曾在第三課以正面論述形式再寫一篇,也在那時不斷複習議論文三要素。

第十課以反面論述形式出現,又是一個新開始,

這次特別把議論三要素拉到閱讀前,複習舊經驗

也在預習自學部分,試著讓學生知道:

同一篇故事,不只有一個論點或寓意,是可以從不同角度切入的



閱讀前--暖身

先讓學生回家自學,但回來後狀況不佳。

1.議論文三要素中只記得論點,論據論證混淆不清。

2.自學三,全班只有2個有對一點點





檢核錯誤,就是下一堂重點

1.議論三要素再補充說明

2.自學任務三: 先閱讀寓言故事,再引導出寓意與本課摘要的重點。


閱讀中--策略

這一節剛好有老師進來觀課,(因為我有宣布,501為全校老師開放,歡迎來觀課)

我沒有特別準備,就是日常課堂。

這一堂課剛好是檢核後的重點引導,分上下半場

上半場:自學任務三--檢核後的引導

1.帶著學生閱讀第二段伊索寓言 旅人與熊」,引導學生抓到重點--

裝死、爬樹有用嗎?

動物學家報告,熊只要有肉吃就好、熊也是爬樹高手。




2.看伊索寓言 旅人與熊」,引導學生發現原本寓意--

患難見真情

3.引導學生思考:同一篇故事,卻有不同的啟示或看法,你發現了什麼?

切入角度會因為自己提出的論點而有所不同,聚焦的重點也會因為自己的論點而有所不同。

這點是很重要的觀念,上學期上過(忘了正常,不用生氣)

這學期再強調一次,反面論述時會用到。


下半場 :  基礎題筆記策略引導

帶著學生用重複的方式,找出反面例子和證明的正確結果。



直飛圖像--二人共學

為什麼說直飛」?

文轉圖之前,會進行「段意主旨」活動,讓學生再一次深入討論文意抓取意義段關鍵詞,

但這課學生們竟然說跳過「相信我們可以」

老師倒是無比樂意。


圖轉文的暖身

議論文的文本內容最好畫出心智圖,也十分容易檢核學生的理解脈絡與邏輯,

圖像雖然不是我這一課的教學重點,但它卻是議論文讀寫前練習架構的暖身。

前一課開始進入圖轉文」,這一課繼續。








圖像一一檢核

這次故意採取一組組檢核圖像的理解脈絡和邏輯,很棒的是

雖然許多組表達方式不同,但邏輯無誤,

全班只有一組2-5段理解混亂,講解後再重新畫一次(第二次正確無誤)

相信學生已經越走越穩了

更相信 文轉圖人人自學 即將可以開始(鷹架即將拆除)










議論文讀寫

(待補)











2021年5月5日 星期三

生命中的大石頭

 第九課  生命中的大石頭

(109學年下學期    康軒五下)


圖.文 / 五華國小  郭富華老師


說在前

這課內容適合連結學生自身經驗,檢視自己的做事習慣,領悟出自己現階段重要的事情是什麼?該如何把規畫時間完成。



閱讀前的暖身--讀寫醞釀

這課準備拆鷹架,再架起另一階段鷹架。

首先搭配讀寫,出了審題內容架構


☝ 審題時釐清楚

課名生命中的大石頭,重點擺在哪裡?

自己生命中的大石頭是什麼?

不管是什麼,都一定有你自己的原因與故事吧💬


自己作文自己畫心智圖

根據自己的審題開始思考寫作架構與內容,以心智圖呈現。

一開始深怕放手太快,但時間真的也不夠,也只能試試看孩子接招後的展現

檢核孩子們回來的成果。

天啊~

學生回來的每一本的心智圖,都讓我想看看他們會寫出什麼內容(開始期待雙周五的寫作課)





字詞自學

字詞的部分,繼續給方法擴展識字量詞彙量,順便來個長句拉長再拉長。

我想學生最期待的就是老師亮出自己的作業吧,

正增強鼓勵學生個人,也激勵其他孩子繼續讓自己更好。









(習慣批閱完立刻拍照,免得遺忘,所以有錯字未訂正請忽略)


閱讀中的基礎--推論策略

焦點放在學生自己的領悟

預習後的檢核,是判斷學生是否理解文本內容的依據















呈現並相互觀摩學生的好作品後,

以mentimenter再確認一次

作者生命中的大石頭是什麼?

現階段,你生命中的大石頭又是什麼?



段意主旨

照慣例先讓小組對話,再以口語說明自己如此劃分的理由。






2組學生在第3段和11段出現不同的看法,

了解學生的想法與邏輯後,

除了讓學生知道切分邏輯沒有絕對對錯,

就是

呈現富華老師的邏輯,

以放聲思考方式讓學生知道富華老師是怎麼想的?為什麼在意義段上要如此劃分。





閱讀後的挑戰--讀寫



寫作前請學生確認

1.自己目前心中的大石頭是什麼?

2可以依自己現在的想法,修正自己暖身題寫的心智圖再寫作。

在寫作前一晚,我做了噩夢,
深怕學生不好發揮寫不出來,

但是
寫作當天這群孩子的

其實很簡單」給了我強心針,

不到2節課,

繳交張數又再度破20位。



圖轉文新階段

再次告訴學生,從這一課開始要學會

寫出架構及內容重點,想好後,進入寫作









一寫就順(輕鬆讀自在寫)

  挑戰讀寫 圖.文/郭富華老師 #新竹縣橫山鄉大肚國小 #課堂寫作 課堂作文 如何引導? 作文題材來自於哪裡? 如何讓作文批改變得人見人愛? 說在前 寫作~其實 無固定不變方法, 因為 我們面對的 學生群 及 區域性 不同, 即使版本一樣, 也需要 依班級學生狀況及區域性學生生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