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20年3月21日 星期六

第三課 歡慶兒童節 MAPS 學生課堂 多文本閱讀階梯3

第三課  歡慶兒童節  MAPS 學生課堂 多文本閱讀階梯3

圖․文 / 新竹國小 郭富華老師
說在前頭
挑戰題的讀寫重點,繼續搭建學生在數位多文本閱讀與歸納的能力:線上搜尋閱讀文本,找出文本內容的上位概念進行歸納。


重新搭建學生的大綱說大意鷹架。

暖身、基礎心智圖自學
調整段意活動引導

學生先備基礎  學習本裡的提問,孩子們已能基礎+圖像一起搭配自學,此部分老師已然放手突然感覺輕鬆許多,課堂檢核迷思概念時間省下,放在更重要的地方。



調整引導模式  第一單元文本架構清楚且雷同,文章寫作架構孩子們已經可以掌握住。

不同以往的挑戰,是這課的意義段意開始出現空白,請孩子們將理解的文意寫出來。


因此調整活動任務後的引導方式,孩子們先進行段意主旨的活動,將成果上傳平台後,


老師統整各組成果,引導孩子們說出各大意義段的段意。


大意主旨砍掉重練
省下的時間放在「大意」和「主旨」。
再一次將三大意義段意寫出,請孩子們試著使用先說再說最後串起,完成完整的課文大意。再引導這一課作者最終想表達什麼,讓學生串起完整主旨。








讀與寫,數位多文本閱讀(挑戰題)
繼續延續多文本閱讀階梯,使用搜尋查證歸納及,上位概念的能力,完成此次小組任務並發表。

★富華教學心法:國語課堂時間有限,找該課重點,了解學生先備能力,有意識的鋪成學習階梯。




2020年3月14日 星期六

第二課 從空中看地球 MAPS學生課堂多文本階梯2

第二課  從空中看地球   MAPS學生課堂多文本階梯2

圖․文 / 新竹國小 郭富華老師
說在前頭
備課時,挑戰題的讀寫重點與齊柏林的從空中看台灣相互搭配,繼續搭建學生在數位多文本閱讀與歸納的能力,延續上學期的多文本能力找出兩課文本內容上位概念進行比較
太多東西想教,只能不斷安慰自己 : 該捨還是得捨,選擇重點教,事實+想像+感受句作為第一單元統整的挑戰題,讓孩子們玩玩接龍創文的活動。
多文本比較成果分享


這課孩子們討論的亮點,出乎意料的落在「天眼」的推論上,有孩子運用了老師教的「析詞釋義」策略,有孩子運用了「推論」外加自己本身的「知識」,讓我們一起討論了整整半節課。老師還告訴他們:你們這個無理頭的亮點,我要把它好好記錄收藏,孩子們大笑,自己得意的說「好厲害」。

個人任務- 文本閱讀與比較

暖身、基礎自學後檢核迷思
有關學習本裡的暖身、基礎題,學生繼續自學的模式,接著就是老師檢核自學後的迷思概念並進行引導討論。
因此上課時焦點就會落在學生的迷思上。



5.8段「用天眼看地球」,請你依上下文進行推論,這裡的「天眼」可能是指什麼?
(意義段間的連貫)  推論策略
1天眼可能是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)
孩子們的答案出現了:直升機、飛機、空拍機、衛星攝影機照相機……(這些還算是合理~) 
天空上的眼睛(還不只一位喔~),討論時,孩子們說是用析詞釋義,老師教的方法一定對(天呀~我是他們回答天空上的眼睛幫兇之一)



老師沉思反省三秒,
立馬反問
請問天空上的眼睛是什麼?
楊亞祖貝童登上直升機後,可能會使用什麼來鳥瞰地球?攝影展作品是動態還是靜態?所以可能使用什麼?
請你把直升機、飛機、空拍機、衛星攝影機照相機天空上的眼睛……可能的答案,放進文本中再讀一次再推論一次,哪一種比較合理?哪一種的取得是楊亞祖貝童能力所及?
孩子們說,先進一點的直升機是可以安裝攝影機的,所以直升機也是合理。
~教學相長,全班長知識了。



心智圖自學
學習模式開始派功課,轉成基礎題自學+心智圖自學




與基礎題同時完成,老師一樣先進行檢視,挑出一些讓全班觀摩學習(好壞都挑,但放在老師心理,作品讓學生比較),再此強調圖像要有自己解說的邏輯,沒有絕對對錯,只有恰當更好。


大綱說大意,主旨深入討論
將段意主旨的活動改成大綱說大意,試著讓學生用意義段關鍵詞說大意,並討論這一課的主旨。
先進行小組任務,完成「大意」和「主旨」的討論,再進行回家後的個人任務。

全班一起呈現小組討論結果時,幾組的大意和主旨已能明確區分,且寫出重點,老師再次引導與統整。
但多位孩子的個人任務回來後,發現大意寫成主旨,再換另一種意思寫主旨。
老師反思:是孩子們不懂、忘了,還是偷懶、敷衍……
不管什麼原因,鷹架都需要再次重新搭起,換個方式再次試試。
挑戰師生的困境再起,只好再一次翻滾改變

讀與寫(挑戰題)
延續多文本閱讀,這次讓孩子們進行比較分類,試著找出分類的上位概念。
能力將延伸到第三課繼續進行





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

第一課 美麗的溫哥華 跟著課文旅行去

第一課  美麗的溫哥華   我的MAPS課堂

圖․文 / 新竹國小 郭富華老師
說在前頭
因為這一課,我走了一趟溫哥華,也因為這趟旅程,讓我教起這一課來更有感覺,分享照片外加具體形容,帶著孩子們一窺溫哥華的美,一同感受那不忍離去的矛盾心情。

下課,孩子們也紛紛跟我分享自己曾經的旅行,
一位孩子分享到羊角村...
天呀~
我也想跟著課文
再一次旅行。

這學期,學習本分成上下兩冊。
孩子們拿到薄薄的上冊時,難掩驚喜,
或許因為薄薄的,讓孩子們更認真寫、更用心表達、更用力作畫。
許多孩子們每天圍著老師問:
我有沒有進步。
老師,我寫這樣可以嗎?

老師您先改我的作文,看我有沒有進步......
學習本分成上下兩冊,連老師批閱起來心情都美了,壓力也長了翅膀



ㄨㄟ~現在是防疫時期,不可以圍著老師,
只好求救般大喊:
離我遠一點,我要呼吸新鮮空氣。


先讓學生整體討論第一單元放眼天下

這學期我對自己的期許與設定的教學目標
★給自己的期許
1.三層次提問更聚焦
2.拉進多文本閱讀
★設定的教學目標
1.學生完全進入問答題模式
2.繼續閱讀理解策略的引導
3.文轉圖更上層樓
4.讀寫上加強文句的「質」與內容的「深」

延續學習階梯,暖身、基礎自學
學生自學,老師檢視
繼續五上的自學,一開學先讓學生默讀文本,以預習的方式先自學暖身題與基礎題,唯一不同的是,暫時不用配合意義段完成心智圖。
學生一直問原因,甚至懷疑:「為什麼不用畫心智圖?」「我可以先畫嗎?」
「因為……這課心智圖從白紙出發,怕你們不會畫阿﹗」
「如果會畫,可以先試試看」
(其實一切都是老師多想的,孩子學會的能力沒有因假期遺忘,沒有因白紙而嚇到,反倒是擁有更多的發揮空間)




隔天,收來的作業,已經有少數幾位孩子畫完(鉛筆輕輕寫,可見自信尚缺)



老師先依預定進度批閱意義段一,檢視學生自學狀況及釐清理解問題,果真析詞釋義的策略還不純熟。
接著藉由意義段一,再一次讓孩子恢復記憶,如何從文本及提問中,找出關鍵性的字詞及訊息;接著就是用力誇獎先「偷畫」圖像的孩子,增強他們的自信;最後,就是大膽的派出心智圖像的作業。




大綱說大意,主旨深入討論(挑戰題)
先拿掉段意主旨的活動,試著讓學生用意義段關鍵詞說大意,並討論這一課的主旨。


首先再一次讓學生清楚知道大意主旨」的區別,接著還是進行小組激盪,寫出自己的答案。從小組的答案中,分析各組的想法,讓學生更知道「大意主旨」的區別。

我把這題放在挑戰題,希望學生理解文本後,能清楚知道這一課在說什麼?作者希望透過這一課表達什麼訊息?慢慢取代圖像最中間的課文名稱(終極目)

讀與寫(挑戰題)
段落分明的文本,難免想要讓學生模仿架構。
了解學習表現與內容,以及班上學生的先備,
釐清後,鎖定這一課的讀寫重點架構(首尾呼應)及使用擬人和摹寫進行深入描述。

學習表現
6--3  掌握寫作步驟,寫出表達清楚、段落分明、符合主題的作品。
學習內容
Bb--3 對物或自然的感悟。

從讀到寫,再次帶著孩子分析文本架構作者寫作手法及深入的重點後,使用自己的作文講義引導,讓孩子們聚焦,清楚知道這一次的任務要達成什麼目標,並給予自評表,讓孩子為自己檢查,為自己的文章進行自評。




讀詩寫詩~四季的頭髮

  小小詩人創作趣-2 圖.文/郭富華老師 說在前 第二節進入四季頭髮引導 設計好簡單的簡報 好好感受12個班級透過引導所給予的激盪 👉每一個班級所帶來的激盪完全不同 這或許是科任老師的驚喜與挑戰吧 課程規劃 對象:四年級 節次:3節課 第一節紀錄 👉 https://fuh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