搜尋此網誌

2019年3月31日 星期日

樹的語言

 

2019年4月1日 星期一

樹的語言 教學紀錄


6下第六課  樹的語言教學紀錄

1080326-1080401 第六課 樹的語言
這一課的設計,從校園楓香受到褐根菌感染引起動機,談褐根菌,聊樹醫生為樹吊點滴(真神奇),看楓香外觀,最後結合文本中的句型作為讀寫合一。
★暖身題★
這一課還是讓孩子進行預測,先進行個人回答,再進入小組討論,最後以完整語句回答所有問題。此外在文章架構和文體上,學生也比上一課更進步,準確寫出文體,歸納出意義段的關鍵詞。
1.請你先就課文題目「樹的語言」,試著猜測樹的「語言」可能是什麼?
2.作者在文本中提到,樹似乎沉默無言,但是它常向我們傳遞語彙。請問樹可能用什麼方式跟我們傳遞豐富的語彙?
3.承接上題,樹常向我們傳遞豐富的語彙,你曾經聽到或感受到樹的語言嗎?你覺得應該如何做,才有可能感受到或聽到樹想傳達給我們的語言訊息?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

★基礎題★
還是以文本理解為主,讓學生自己讀文本自己自學。
1.1段文本中,作者把「樹葉、雲朵和陽光篩落的影子」比喻成什麼?
比喻成一群淘氣的孩子 )(分析寫作技巧推論策略
2.承接上題,從文本中可以知道「樹葉、雲朵和陽光篩落的影子」在做什麼?
(中層文意整合文意提問策略樹葉、雲朵和陽光篩落的影子手舞足蹈),熱情的訴說四季的故事)3.2段文本中,樹經常提醒作者季節流轉的訊息,請你藉由下表的輔助,整理出文本中季節流轉的訊息?(圖表輔助文意提問策略

植物
地點
文本中描寫植物所呈現的狀態
傳達訊息
(羊蹄甲)
安全島
開成(一片花林)
(春意爛漫)
(鳳凰花)
城市的街道
燒成一片(火紅的花海)
(暑氣熾豔)
(臺灣欒樹)
悄悄抽長(金黃的小花)
長出(桃紅色的蒴果)
(秋意已十分)
(印度紫檀)
(落盡了葉,光禿著枝椏)
北風瑟瑟,嚴冬冷冽
4.3段文本,樹經常向人們傳遞豐富的語彙,作者認為什麼樣的人才聽得見(表層文意擷取文意提問策略只有懂樹,用心靈和樹交朋友 )的人才聽得見樹傳遞的語彙。
5.4-7段文本,校園裡的每一棵樹,經常向孩子們傾訴心情和故事,作者舉了鳳凰樹、楓香和苦練,請你藉由下表的輔助整理文本訊息(圖表輔助文意提問策略
校園的樹
樹的狀態
文本中傾訴的心情和故事
鳳凰樹
低垂著枝幹 )
喜歡跟孩子握手 )
請不要用力搖我的手臂 ),我會很痛。
楓香
吐露著芬芳氣息 )
葉子香香的,秋天變紅,
喜歡大家來看我 )
苦楝

苦苦暗戀著校門口旁的阿勃 )
6.請問,文本中提到有一個學生是因為什麼因素,現在都不敢隨意摘下任何一片葉子?
因為怕聽見樹木喊痛的聲音  )(表層文意擷取文意提問策略
7.8段文本,請問公園裡的榕樹受到了孩子們什麼樣的對待?(中層文意整合文意提問策略枝幹被掛上秋千,孩子坐在秋千上盪得好高,榕樹的枝幹和綠葉跟著抖 )
8.承接上題,榕樹受到孩子們如此對待,它的反應如何?這些孩子們的反應又如何呢?
(表層文意擷取文意提問策略榕樹咿呀喊痛,但是當秋千的孩子們聽不見 )
9.9段文本,請問公園裡另一棵老樹受到人們什麼樣的對待?(中層文意整合文意提問策略起爭執的人剝光老樹的皮 )
10.承接上題,老樹受到人們的如此對待,它的反應如何?這些人們的反應又如何呢?
(表層文意擷取文意提問策略老樹無奈嘆息,但是剝樹皮的人聽不見 )
11.10段文本,每當作者煩惱、悲傷時,會怎麼做讓自己忘記苦惱(表層文意擷取文意提問策略走進樹林聽聽風和樹的對話 ),還有輕快的鳥語 )
12.11段文本,作者認為如果你想聽見樹的語言,應該要如何做才聽得見?
(中層文意整合文意提問策略安靜的走到樹下,用心靈和樹交朋友 ),你就會聽見樹的低語。
13.承接上題,文本中作者舉了哪些具體的方法或動作?(中層文意整合文意提問策略安靜的走到樹下,伸手觸摸樹 )用身體擁抱樹 ),感覺那棵樹,甚至跟樹說話 )……

★圖像思考教學引導★

引導一
個人完成「斷句-自然段」的任務,接著進入小組討論完成「段意主旨」並進行口說,這個活動小組已經熟悉,竟然在20分鐘內就完成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心智圖自學
以前一個活動為基礎,個人進行文轉圖的自學。






★挑戰題★
這一課挑戰題完全以自學為主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讀寫合一結合校園樹木及文本第4-6段句型的仿寫讓學生練習,批改後將學生的作品發表出來,觀摩成長。(下次由學生交換觀摩,寫下同學的優點和可以改進的地方)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2019年3月27日 星期三

從畢旅著手,玩出語文力

 

2019年3月28日 星期四

作文也可以這麼好玩


作文也可以這麼好玩
從畢旅著手,玩出語文力
. / 新竹國小 郭富華老師
畢業旅行前學生們雀躍不已,但畢旅結束後就會發生學生們擔心的預言,「老師,我知道您畢旅完一定會出作文」學生信誓旦旦的說,「為什麼要出作文,我們來畫畢旅,紀錄我們的回憶」老師微笑著說。
是的,我們班一起畫出畢旅的回憶。
我們是怎麼分步驟進行的呢

任務一   將感動與收穫分享到FB社群
這個任務是希望學生延續所學到的資訊能力,落實媒體素養,在畢業旅行中以小組為單位,討論出自己組別想用什麼方式「分享感動」?需要哪些工作,如何將工作任務合理分配?然後在行程中自行找時間將感動的文字傳到社群跟同學分享。
九族行程即將結束時,老師看到每一組都提早到集合定點,一組一組各自集結在一起,有的席地而坐認真打著感動的文字,有的站成一圈尋找免費網路,想在第一時間將文字和圖片上傳,完成自己小組的第一個任務。



將行程中的想法與感動上傳群組

看到此景,相信此趟旅程除了玩到好玩的遊樂設施外,還進行了一堂難得的生活情境課。老師所給予的第一個任務,學生們在團隊合作與腦力激盪下挑戰完成了。

任務二  導覽景點
這個任務是希望學生化身成導覽員,介紹景點的特色,並將小組在畢旅中的感動、想法以及有趣的事情分享給其他同學聽。




過程中小組使用平板查閱社群的文章,搜尋景點圖片及介紹,不斷修正自己小組在社群裡的文章,希望以更吸引人的文字呈現給同學。「老師,我們中午可以繼續寫嗎」「我們可以先討論完,再輪流帶回去寫嗎





可以的可以的,老師很樂見各組「想寫、想完成」的動力出現了。

任務三  小記者採訪與出刊
最後的收尾任務回到個人身上,延續前面的兩個任務以及六上的採訪課程,請學生化身成報社記者與主編,完成採訪文字與編輯報紙版面。

首先讓學生透過國語日報了解版面如何編排,有概念後再進入創作。這一次每位小記者要採訪的對象是「自己」,採訪的綱要是兩天畢旅中,哪些景點或事件讓你印象深刻?你被哪些事件感動了?自己的感受如何?有哪些趣事想分享?採訪完後寫出小記者這一次的採訪心得。
小記者們奮力產出文字,認真編排版面,努力為報紙進行美編,連早修、午休都靜靜的進行。過程中一遇到問題,除了問老師、同學外,還上網搜尋資料,「哇!老師看到羽喬小記者的報刊好吸引人……」此話一出,學生蜂擁而至,學習、觀摩、修正在他們身上發酵。
看到學生們在完成嘔心瀝血的第一份創刊,心裏之感動無以言喻,每一位小記者露出的成就感與笑容,更是充滿了自信與驕傲。







透過玩畢旅的活動,平時作文寫不出來的學生,竟然奮力疾書,老師笑稱「這是兩年來我看過你寫最多字的作文」。學生們除了努力產出自己的第一份報刊,更玩出了自己的語文力。透過活動引導,作文也可以很深入很好玩。

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

打開經驗世界,發展生活能力

 

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

打開經驗世界,發展生活能力


打開經驗世界,發展生活能力
國語課走出教室,當起採訪小記者
文稿 / 新竹國小 郭富華老師
★課程發展緣起
國語課上到遊走在世界的市場裡滿修女採訪記,除了讓學生運用閱讀理解策略理解文本,畫心智圖等學科知識的能力外,更結合兩課發展「走出教室,發展生活能力」的讀寫合一課程。
國語課
走出教室,發展生活能力
遊走在世界的市場裡
作者除了分享對不同國家不同市場的感受與民族差異性,更運用敏銳的觀察力,描述市場裡的擺設、互動與味道。
1.走入社區市場,敏銳觀察。
2.與人溝通並進行訪問。
3.心智圖統整並分享。

小組省思訪問可以再更好的地方,提出具體方法。
滿修女採訪記
作者採訪聖心教養院,認識了滿修女,對於滿修女認為的成就感和心念,深深佩服與感動。

1.再一次挑戰採訪任務。
2.主動約時間並進行採訪。
3.整理採訪內容並分享。


★學生實踐過程
走入社區市場,分組觀察與採訪
小組拿到任務單,整理歸納遊走在世界的市場裡文本中不同國家、不同市場作者的描述手法,討論出小組進入市場後要觀察的重點與問商家的問題。透過此活動,讓學生了解市場的行業與商家工作的甘苦。
竹蓮市場內有兩層樓,班上學生分成兩大組,一組在二樓另一組在一樓,20分鐘後,兩大組分別有默契的交換。學生們穿梭於人潮擁擠的市場裡,分外顯眼,引來許多婆婆媽媽們的好奇與詢問:「你們今天怎麼都不上課?」「阿姨好,我們在進行國語課,來市場觀察和採訪喔!」在旁邊聽著學生與市場顧客的應答,老師緊張的心情才漸漸放下。

採訪市場店家

採訪市場店家


「啊~老師,我們被拒絕了!」「那,你們有沒有跟商家說對不起,打擾了。」是的,如老師所預期,許多組別都被拒絕了,但是,為了完成小組任務,學生們再接再厲,努力「物色」看起來親切、善良、和藹可親的商家,繼續訪問。愈挫愈勇、不放棄的他們,在40分鐘的時間內,每一組竟然都採訪了1-2家商家,甚至還有一組找到熟識的商家,藉由她的幫忙,採訪了3家,也享受到一些美食。

分享共好,一起成長
回到學校後,小組立即展開分享,隨後繪製心智圖與完成比較表格。

日記心智圖

日記

小組分享時,發現每一組必問的題目是「請問老闆每天都幾點開始準備?一直到幾點才可以休息?」「做這個工作會不會覺得辛苦?」還有一組問到「工作中有沒有讓您最感動的事情?」「有啊!一位住在美國的客人,每次回來一定找我買衣服,跟我聊天……」得到老闆的開心分享故事。
分享過程中,學生們發現彼此間的問題,並試著自己討論解決方法。「我覺得在問問題時會一直想。」「我們可能沒把問題先寫清楚才會這樣。」「我發現問題一題一題問,覺得有點怪。」「試試看先將想問的問題列出來再排順序,讓問題和問題之間有銜接的感覺,就不會斷斷續續感覺很不專業。」……

個人心智圖


化身校園小記者,採訪師長
從市場採訪的經驗中,修正採訪方式與問題層次後,接下來小組的任務,就是化身為606小記者,再一次挑戰採訪任務。首先小組選定一位師長或辛苦的工作人員,每一組不可以重複,接著討論想要採訪的題目,釐清問題先後關係與層次,最後就是預約時間與進行採訪了。
每一組依約定時間開始進行採訪。「我是攝影師兼麥克風」受訪老師大笑,因為這組分配的工作是,一個人擔任攝影師兼麥克風,有模有樣的一手作勢扛著攝影機,另一手握緊假裝麥克風。





學生採訪師長


採訪過程中,小記者們努力地記著老師的回答,「我說的會不會太快,那我說慢一點,你慢慢寫。」受訪老師貼心的放慢速度,讓學生可以盡可能的記下他所說的話。

資料呈現與分享
分享可以有很多呈現方式,學生們絞盡腦汁,在50分鐘的時間內,合力製作著採訪成果的海報。「老師我可以條列出題目和答案嗎?」「當然可以,但是或許可以加個什麼讓海報顯得不單調。」「老師,我們這組想用漫畫表現。」「哇~很有想法,老師很期待喔!」「老師,我們需要2張,一張想寫心得一張畫心智圖。」「沒問題,用心智圖統整很厲害喔!」
每一組在有限的時間,用自己組別的創意呈現採訪內容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





走出教室,學生經驗到的是整合平時語文的能力,透過討論、統整、分享,讓自己和同學共學共好,並完成任務。

@此文刊登於國語日報


一寫就順(輕鬆讀自在寫)

  挑戰讀寫 圖.文/郭富華老師 #新竹縣橫山鄉大肚國小 #課堂寫作 課堂作文 如何引導? 作文題材來自於哪裡? 如何讓作文批改變得人見人愛? 說在前 寫作~其實 無固定不變方法, 因為 我們面對的 學生群 及 區域性 不同, 即使版本一樣, 也需要 依班級學生狀況及區域性學生生...